井冈山: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踏访革命圣地 追寻红色记忆 汲取奋进力量
李欣怡
2025-09-10
来源:武汉大学

9月5日,“青志探行,红迹追光”实践队抵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井冈山,正式开启为期两天的“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当日下午,队伍首站抵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地标性建筑——井冈红旗雕塑前,全体队员于此拍摄留念,背景中迎风招展的巨型红旗造型,寓意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的宏伟开端。随后,实践队步入庄严肃穆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纪念堂内举行瞻仰仪式,参观介绍碑上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事迹,队员们神情肃穆,列队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深刻体会中国革命历程的壮烈与艰辛。离开陵园后,实践队沿登山步道前往碑林参观,途中天气骤变,突降倾盆大雨,但全体成员未因此中断行程,坚持冒雨沿湿滑石阶前行,以实际行动体验革命前辈在艰难环境中坚持斗争的精神,并于碑林处驻足,阅读碑文,了解历史细节,表达对英雄的深切缅怀。下山途中,雨势渐歇,天空迅速放晴,山间云雾缭绕,队员们情绪高昂,自发列队唱起《团结就是力量》《强军战歌》等红色歌曲,歌声嘹亮,回荡于山谷之中,展现出团队凝聚力和昂扬斗志。

9月6日,实践队前往黄洋界哨口遗址进行实地学习。队员依次参观黄洋界哨口工事、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以及黄洋界炮台等历史遗迹,通过现场实物和图文介绍,详细了解1928年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背景、战术部署与重大意义,并在哨口处集体合影。此后,实践队体验重走“挑粮小道”部分路段,这条狭窄崎岖的山路曾是红军运送粮食补给的重要通道,队员们踏着湿滑的青石板路,亲身感受当年红军官兵在艰苦条件下肩挑背扛、保障军需的顽强意志。


图为实践队成员重走昔日挑梁小道 。康玉格 供图

下午,队伍转赴红军造币厂旧址参观,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最早的金属铸币机构,队员通过观看旧址内陈列的造币工具、钱币实物及历史图片,了解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金融的创建背景、运作方式及其在打破经济封锁、支持革命战争中的作用。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红军造币厂 。李欣怡 供图

之后实践队成员走入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名人旧居,感悟名人同红军战士同吃同住的共苦精神。紧接着,实践队踏入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这是一座木质结构的老式民居,也是红军第一所正式医院的原址。队员参观了简陋的手术室、药房及病房复原场景,观看了当年使用的医疗器具、中药材替代品等实物展陈,通过介绍得知在缺医少药、设备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医护人员如何克服困难救治伤病员,深刻感受到革命战争时期医疗工作的艰辛与伟大。

图为实践队成员学习了解医院历史。李欣怡 供图

随后,队伍进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行系统学习,该馆以丰富的文物、史料、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展示,全面再现了从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1930年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期间的历史进程。队员依次参观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以及“井冈山斗争与中国革命”等展厅,对井冈山时期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经济文化工作等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革命博物馆。李欣怡 供图

最后,实践队抵达南山公园山顶的火炬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巨大的“星火相传”主题火炬雕塑,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全体队员在此集结,手持火炬模型雕塑合影,远眺井冈山连绵起伏的山峦,回顾两天紧凑而充实的行程,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有了更为具象和深刻的理解。本次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现场参观、体验和聆听讲解,使所有队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通讯员 李欣怡)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