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间锦绣映山海,青春共话共富经|“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探涌泉旗袍产业共富密码

徐依灵 李景媛
2025-08-26
来源:台州学院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为深入了解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2025年7月1日,台州学院“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走进临海市涌泉镇,深入调研当地特色旗袍产业。在实地探访过程中,团队成员近距离感受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深刻体会到“指尖技艺”如何有效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共富动力”。

产业集群:从家庭作坊到全国标杆

团队成员先来到了“简·丽美”旗袍店,在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汤善峰和涌泉镇妇联主席翁文萍带领下学习了解涌泉旗袍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图片1.jpg

图1 实践队员听老师们讲解

翁主席提到,涌泉旗袍生产始于当地人自发集聚,以生产加工为主。其兴起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受传统文化复兴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双重影响,旗袍等承载传统美学的服饰逐渐重回大众视野,当时在北京等地经营睡衣、绣服的涌泉商人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开始涉足旗袍领域。

图2 涌泉旗袍展示图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涌泉镇已从生产源头成长为产销中枢。全镇现有旗袍经营主体828家,年产值近12亿元,有效带动就业8000余人。近年来,面对电商冲击和“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涌泉镇积极求变。自2021年起,当地开始规划建设旗袍城,旨在打造集设计、生产、销售、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回流产业中心,扩大品牌知名度。

创新驱动:工艺传承与模式升级并行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涌泉旗袍注重传统工艺的坚守与现代效率的平衡。在旗袍工厂内,盘扣生产已普遍采用机器替代手工,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部分高端定制旗袍仍保留着精细的手工缝制传统。一件成衣需历经布料裁剪、纸样制作、定针缝制、熨烫、质检、包装等多道严谨工序。

图片3.jpg

图3 实践队员参观旗袍生产车间

销售模式的创新是涌泉旗袍突围的关键。近年来,涌泉镇大力推动“线下加工+线上销售”一体化发展。通过“共富工坊”模式整合资源,建成多个电商直播间和数字化分拣线。即将开业的旗袍城内,特别设立了旗袍设计工作室,并有意向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探索由企业提供样衣货源、高校学生负责电商直播带货的新模式,满足青年快消费需求,扩大涌泉旗袍影响力。

山海共富:从产业经验到援疆启示

涌泉旗袍产业从无到有、从散到聚、从幕后到台前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其应对挑战、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为团队正在开展的援疆助农工作提供参考价值,这也启发我们,可以将涌泉成熟“电商培训+物流优化+品牌孵化”经验复制、优化并应用到新疆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推广中,帮助当地农户构建更高效的融合销售网络,为两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图片4.jpg

图4 实践队合影


阅读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